新闻中心
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释放关键信号,主席鲍威尔「数据依赖」的表态被市场解读为加息周期接近尾声。CME利率期货显示,9月暂停加息的概率飙升至88%,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应声回落至4.11%。这一政策转向犹如及时雨,直接浇灌金融板块——摩根大通股价单周暴涨7.2%,美国银行技术性突破200日均线,高盛衍生品交易收入创三年来新高。
深究金融股强势逻辑,需穿透三个维度:利率曲线陡峭化使银行净息差持续改善,富国银行二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激增29%;并购市场回暖让投行业务重获生机,花旗集团咨询费收入环比增长41%;更关键的是压力测试显示34家大型银行全部达标,打消了市场对商业地产风险的担忧。
贝莱德最新资金流向报告显示,过去两周金融类ETF净流入达47亿美元,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规模。
科技巨头的「虹吸效应」正在减弱。苹果财报后市值蒸发1600亿美元,纳斯达克100指数相对道琼斯的超额收益收窄至年内最低水平。这种风格切换背后,是聪明资金对估值体系的重新校准——当AI概念股透支未来5年增长预期时,金融股12.8倍的动态市盈率显得格外诱人。
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师威尔逊指出:「市场正在从『梦想定价』回归『现金流定价』,这是价值股王者归来的前奏。」
当微软宣布与道富银行达成云计算合作协议时,资本市场读懂了新叙事——金融科技化与科技金融化正在模糊传统行业边界。这种融合催生出独特机遇:Visa二季度数字支付交易量突破3.2万亿美元,摩根大通区块链结算系统JPMCoin日均处理60亿美元跨境支付。
高盛分析师认为,数字化转型每年可为全球金融业节省2800亿美元运营成本。
资金流动揭示深层趋势。EPFR数据显示,7月以来金融板块获得主动型基金增配幅度达1.8%,而科技股遭遇2016年以来最大规模减持。这种「高低切换」在期权市场尤为明显:金融股看涨期权未平仓合约激增40%,而特斯拉等科技龙头put/call比率升至危险区间。
华尔街交易员戏称:「现在做多银行股就像2021年押注元宇宙——看似保守实则激进。」
」此刻的道琼斯指数,正站在传统与创新的十字路口,演绎着百年华尔街从未停歇的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