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国内钢材需求回暖支撑价格反弹,市场回暖让钢铁业迎来了休养生息的宝贵契机

发布时间: 2025-09-19 次浏览

一、需求端三驾马车齐发力钢材市场走出"至暗时刻"

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钢材市场一扫持续两年的阴霾,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累计上涨18%,热轧卷板现货价格突破4000元/吨关口。这场迟来的"暖春行情"背后,是基建投资、房地产企稳、制造业升级三大需求引擎的协同发力,正在重塑钢铁行业的供需天平。

1.1万亿级基建项目密集开工用钢需求持续放量在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导向下,2023年新开工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已扩容至1.8万个,总投资规模达45万亿元。仅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2.4万个,轨道交通项目新增里程超800公里。

某央企物资采购负责人透露:"二季度螺纹钢采购量环比激增40%,特别是直径32mm以上的大规格螺纹钢出现区域性缺货。"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基建异军突起,光伏支架用钢、风电塔筒用钢需求同比增长65%,成为新的需求增长极。

1.2房地产"软着陆"释放托底效应随着"保交楼"专项借款落地和限购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呈现边际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至-12.8%,重点监测的30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连涨3个月。某TOP10房企采购总监表示:"当前项目复工率已达85%,地脚螺栓、H型钢等建材采购量恢复至去年同期80%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推进,21个试点城市已开工72万套,预计全年将带来约800万吨钢材需求。

1.3制造业升级催生高端用钢需求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下,装备制造业用钢呈现结构性升级。新能源汽车领域,高强汽车板需求同比增长42%,某龙头钢企的第三代汽车钢订单排产已至10月份;工程机械行业复苏明显,推土机、挖掘机用耐磨钢板订单量环比增长35%;更值得关注的是,造船业手持订单量创十年新高,导致船板价格较年初上涨23%,部分特种钢产品出现"一钢难求"现象。

二、供需重构下的价格反弹逻辑与行业新生态

当需求端的"三叉戟"刺破市场阴云,供给端的深度调整则让价格反弹更具韧性。当前钢材市场正经历着从"产能过剩"到"动态平衡"的质变,产业链各环节的博弈催生出全新的市场生态。

2.1供给端"三重约束"夯实价格底部在产能置换政策约束下,2023年粗钢产量调控目标明确为10.2亿吨,较峰值下降5.3%。更关键的是,环保成本已成刚性约束,某大型钢企环保负责人算账:"超低排放改造使吨钢成本增加80-120元,达不到A级标准的企业错峰生产天数增加50%。

"与此铁矿石价格高位震荡,普氏62%指数维持在110美元上方,成本端支撑显著。值得关注的是,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前十大钢企产量占比突破42%,龙头企业定价话语权增强。

2.2库存周期逆转放大价格弹性当前钢材社会库存已降至1200万吨以下,创近三年新低。某华东钢贸商坦言:"现在流通环节库存周转天数压缩到12天,较去年同期减少40%。"这种"低库存+高周转"的市场结构,使得价格对需求变化异常敏感。期货市场更是推波助澜,螺纹钢主力合约持仓量突破300万手,期现价差持续扩大吸引套保盘入场。

某私募基金经理透露:"CTA策略在黑色系配置比例已提升至25%,资金推动效应显著。"

2.3产业链价值重构孕育新机遇价格反弹正在重塑钢铁产业链价值分配。上游焦化企业通过产能整合实现利润修复,独立焦化厂毛利率回升至8%;中游加工企业加速向服务商转型,某龙头加工中心推出"钢材超市"模式,实现加工配送综合毛利提升5个百分点;下游用钢企业则通过套期保值锁定成本,某家电巨头通过期货套保节省采购成本超2亿元。

更值得期待的是,绿色低碳转型打开新空间,国内首个百万吨级氢冶金项目投产,预计到2025年低碳钢铁产品溢价可达15%-20%。

当前钢材市场的回暖绝非简单周期重复,而是新旧动能转换下的结构性复苏。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深化,这场由需求回暖引发的价格反弹,正演变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对于产业链参与者而言,既要把握短期价格波动中的套利机会,更需着眼长远,在技术升级、模式创新中构筑新的竞争壁垒。

 
华富之声期货直播间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  公司地址:
Powered by EyouCms   沪ICP备2024075520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