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讼过程中,诉讼标的物是指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裁判的事项,它是确定诉讼范围和审判依据的重要要素。原则上,人民法院在审判时,应当以当事人起诉时确定的诉讼标的物为依据。但实践中,也存在着诉讼标的物在审理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情况。将就诉讼标的物在审理过程中是否可以调整以及调整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探讨。
一、诉讼标的物原则上不能在审理过程中调整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有权进行审查,但不得超出诉讼请求的范围。这意味着,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应当明确请求人民法院裁判的事项,并且在审理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诉讼标的物。
二、诉讼标的物调整的例外情况
尽管原则上禁止在审理过程中调整诉讼标的物,但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也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形,允许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对诉讼标的物进行调整:
(一)当事人双方同意变更诉讼标的物
如果当事人双方在审理过程中协商一致,同意变更诉讼标的物,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变更。这是诉讼标的物调整最常见的情形。
(二)原诉讼标的物灭失或丧失执行力
如果原诉讼标的物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灭失或者丧失执行力,当事人可以申请变更诉讼标的物。
(三)追加或者变更诉讼当事人
在追加或者变更诉讼当事人的情况下,原诉讼标的物可能需要相应调整。
(四)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调整诉讼标的物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原诉讼标的物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事实情况,或者有损于社会公共利益,可以依职权调整诉讼标的物。
三、诉讼标的物调整的程序
当事人在需要调整诉讼标的物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调整的理由和依据。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一)准许变更
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当事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则准许变更诉讼标的物。
(二)驳回申请
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当事人的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则驳回申请。
(三)裁定变更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审理情况,依职权裁定变更诉讼标的物。
四、诉讼标的物调整的影响
诉讼标的物调整后,将对诉讼程序产生以下影响:
(一)中止诉讼
诉讼标的物调整后,人民法院需要对新的诉讼标的物重新审查,因此需要中止诉讼。
(二)重新审理
人民法院中止诉讼后,应当重新审理案件,对新的诉讼标的物进行审理。
(三)诉讼费用调整
诉讼标的物调整后,诉讼费用也需要根据新的诉讼标的物进行调整。
五、
在诉讼过程中,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诉讼标的物。但在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下,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整诉讼标的物。人民法院将在审查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诉讼标的物调整后,将对诉讼程序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事人在申请调整时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