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库存盘点时发现实际库存数量大于账面记录的情况,即盘盈存货。对于盘盈存货的处理,会计界一直存在争议,是否构成营业外收入是争论焦点之一。
营业外收入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利收入、资产盘亏追回收入、罚款收入等。
盘盈存货的性质
盘盈存货是企业在盘点中发现的超过账面记录的库存。其产生原因有多种,如盘点错误、货物入库未及时登记、盗窃后又追回等。与营业外收入不同,盘盈存货仍属于企业的资产,并非来自企业外部的交易或收益。
盘盈存货的处理
企业对盘盈存货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
观点分歧
对于盘盈存货是否构成营业外收入,会计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主张构成营业外收入者认为,盘盈存货属于不确定的额外收入,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无关。反对构成营业外收入者认为,盘盈存货是企业正常经营中获得的收益,应当计入营业收入。
两者的利弊
会计准则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未明确规定盘盈存货的会计处理方式。这使得企业在处理盘盈存货时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过,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内部控制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并确保会计处理的一致性。
盘盈存货是否构成营业外收入是一个会计上的技术问题。企业在处理盘盈存货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