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铁矿石价格短线承压回落,铁矿石下跌逻辑

发布时间: 2025-09-22 次浏览

【供需天平倾斜:三大推手引发价格震荡】

当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还在消化能源价格波动余震时,铁矿石市场已悄然上演"变脸"行情。截至10月25日,62%品位铁矿石普氏指数较9月高点下挫18%,新加坡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更创下三个月新低。这场看似突然的价格"退潮",实则暗含多重市场力量的深度博弈。

一、宏观经济压力传导至原料端全球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中国9月官方制造业PMI意外回落至49.6%,作为"工业粮食"的铁矿石首当其冲。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三季度粗钢产量环比下降9%,日本制铁宣布削减四季度产能15%,这些信号通过产业链层层传导,最终在原料采购端形成压制。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逆势攀升至1.45亿吨,创下近两年新高,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35天,较去年同期增加7天。

二、政策调控加码重塑市场预期中国发改委9月以来三次召开会议强调"保供稳价",通过释放战略储备、加强期货市场监管等组合拳平抑市场。更关键的是"双碳"政策深化带来的结构性调整,重点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已达83%,高炉-转炉工艺占比下降至85%,电炉钢产能新增1200万吨。

这种工艺变革直接降低了对传统烧结矿的需求,据冶金规划院测算,每提升1个百分点电炉钢比例,铁矿石年需求减少约1500万吨。

三、供应链重构打破传统格局澳大利亚三大矿山三季度产量同比增加6.2%的几内亚西芒杜项目提前投产,年产能2500万吨的巨型矿山加入战局。更值得关注的是海运格局之变:巴西至中国航线运费较年初下降42%,而印尼禁矿令松动带来的2000万吨/年镍铁产能释放,间接替代部分不锈钢原料需求。

这些变量交织作用下,铁矿石市场正经历2016年以来最深刻的供应端变革。

【波动中的机遇:产业链如何破局求变】

面对价格剧烈波动,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开始调整策略。某华东大型钢企采购负责人透露,其原料库存周期已从45天压缩至25天,转而通过港口现货和期货套保锁定成本。这种转变背后,折射出整个钢铁行业在周期波动中的生存智慧。

一、产业链利润再分配进行时当前价格体系下,钢铁行业利润空间正从原料端向成材端转移。以热轧卷板为例,吨钢毛利从二季度的-150元回升至300元以上,而同期铁矿石成本占比从45%降至38%。这种结构性变化推动钢企加速产品升级,宝武集团高端汽车板订单增长40%,鞍钢舰船用钢中标多个国家级项目。

下游用钢行业也迎来喘息之机,某家电龙头企业测算显示,板材价格每下降100元/吨,年成本可减少2.3亿元。

二、期货市场成风险管理主战场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日均成交量突破120万手,法人客户持仓占比升至65%,套保效率提升至92%。市场出现两大新趋势:一是"基差点价"模式普及,某贸易商通过基差贸易锁定80万吨采购量,规避了3000万元价格风险;二是期权工具创新应用,河钢集团首次尝试卖出看跌期权,在获得权利金收入的同时完成低成本建库。

这些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正在重塑传统大宗商品贸易模式。

三、技术革命催生新平衡点在河北迁安,首钢股份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智能钢厂,铁水成本降低50元/吨;在湛江基地,宝钢通过氢基竖炉技术将碳排放削减30%。这些技术创新正在改写行业游戏规则:当废钢回收量突破2.6亿吨,电炉钢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减少1.6吨标煤消耗和4吨CO2排放。

这种绿色转型不仅关乎环保,更在重构整个黑色系的成本曲线。

站在新旧周期交替的十字路口,铁矿石市场的每次波动都在书写新的产业逻辑。对于参与者而言,唯有穿透价格表象,把握住绿色转型、数字革命、供应链重塑三大趋势,方能在市场变局中赢得先机。正如某私募基金经理所言:"现在的回调不是终点,而是新价值发现过程的起点。

"当产业变革的齿轮开始转动,属于智慧型投资者的时代正在到来。

 
华富之声期货直播间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  公司地址:
Powered by EyouCms   沪ICP备2024075520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