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德国DAX指数在9月首个交易周跌破16000点心理关口,较年内高点回撤超12%,创下俄乌冲突以来最长周线连跌纪录。作为欧洲经济晴雨表,德指走势折射出更深层的结构性危机——这个以高端制造业立国的经济体,正经历着二战后最严峻的能源考验。
法兰克福交易所数据显示,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股价年内跌幅达28%,其路德维希港基地天然气用量已削减50%,但能源成本仍占运营成本35%。西门子能源(SiemensEnergy)更因风电业务巨额亏损,引发市场对德国能源转型可行性的深度质疑。
分析师指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长期影响正在显现,德国工业电价较冲突前暴涨400%,彻底颠覆了"廉价俄气+绿能转型"的战略构想。
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在300欧元/兆瓦时高位震荡,迫使德国重启封存的燃煤电厂。但环保法规制约下,褐煤发电量仅能弥补15%的能源缺口。更严峻的是,莱茵河水位降至历史低位,导致拜耳集团等企业的化工原料运输成本激增3倍。德意志银行测算显示,能源成本每上升10%,德国制造业利润率将压缩2.8个百分点,这种剪刀差正在吞噬"德国制造"的竞争力根基。
当大众汽车宣布暂停Trinity电动工厂建设,当默克集团将半导体材料研发预算削减20%,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欧洲产业转型的集体焦虑。DAX成分股中,传统车企与化工企业市值合计蒸发逾2000亿欧元,而SAP等数字化企业却逆势上涨17%,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暴露出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层矛盾。
欧洲央行最新会议纪要显示,决策者正在"控通胀"与"保增长"间艰难平衡。尽管存款利率升至3.75%的世纪高位,但核心CPI仍顽固维持在5.3%。更棘手的是,欧盟碳关税(CBAM)10月试运行在即,钢铁、铝业等碳密集行业将面临每吨100欧元的额外成本,这相当于戴姆勒卡车部门年度利润的18%。
不过危机中孕育着转机,德国政府2000亿欧元能源补贴计划已初见成效。英飞凌在德累斯顿的新晶圆厂获35亿欧元政府担保,博世在萨尔州的氢能发动机生产线开始试产。贝莱德欧洲股票主管指出:"当前DAX指数12个月远期市盈率仅11.8倍,较十年均值折价23%,那些能在能源转型中重构供应链的企业,正在酝酿超额收益机会。
"对于敏锐的投资者而言,这场压力测试或许正是布局欧洲核心资产的战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