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地缘裂变重塑能源版图:三大风险因子撬动万亿市场】
当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划破红海夜空,全球航运巨头集体转向好望角,这场看似局部的军事冲突正在引发蝴蝶效应。国际能源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球原油海运量环比骤降9%,苏伊士运河通航量暴跌60%,每条改道油轮平均增加3500海里航程,相当于给每桶原油附加了2.8美元的运输成本。
这仅仅是供应链危机的冰山一角。在委内瑞拉,美国突然恢复的能源制裁已导致该国原油日出口量锐减30万桶;尼日利亚Forcados油田因武装袭击停产,令这个非洲最大产油国陷入出口危机;而俄罗斯炼油设施遭无人机密集袭击,直接削減了其15%的成品油出口能力。
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正在以每小时0.5%的速度注入原油期货曲线,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团队测算,当前油价中已包含8-12美元/桶的地缘溢价。
OPEC+的减产决心超出市场预期。沙特将自愿减产100万桶/日的措施延长至二季度,俄罗斯宣布加大原油出口削减力度至47.1万桶/日。更值得关注的是,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成员国首次提交详细补偿减产方案,标志着该联盟内部纪律达到2016年成立以来最严水平。
摩根士丹利能源分析师指出,实际减产执行率可能突破115%,相当于每日有超50万桶原油"消失"在市场上。
库存数据正在发出危险信号。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维持在3.58亿桶的历史低位,商业原油库存连续7周下降,WTI交割地库欣库存逼近2400万桶的运营警戒线。欧洲ARA地区油品库存降至五年均值下方15%,新加坡浮仓原油存量跌破3000万桶关口。这种全球性库存收缩与期货市场期限结构形成共振,4月布伦特原油期货较10月合约溢价扩大至4.2美元,创下2022年3月以来最强现货溢价。
技术面与基本面形成完美共振。WTI原油周线图上,50周均线以45度角强势上穿200周均线,形成经典"黄金交叉",同时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二次发散,这通常预示中长期上涨趋势的确立。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经理持有的原油期货净多头头寸突破60万手,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而看跌期权持仓量却降至历史极值,显示市场情绪进入单边亢奋状态。
需求端正在酝酿超预期变量。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2024年全球航空燃油需求将增长6.5%,远超疫情前水平。更关键的是,中国炼厂开工率在春节后快速回升至82%,印度1月原油进口量同比激增8.7%,两大新兴市场同时发力。花旗银行能源研究团队发现,当前每1%的全球GDP增长对应着0.9%的原油需求弹性,较疫情前提升0.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经济复苏对油价的传导效率显著增强。
能源转型的阵痛期成为多头筹码。尽管电动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但全球交通领域石油需求仍保持1.2%的年增速。更具戏剧性的是,欧洲碳价暴跌导致煤电复苏,间接刺激了发电用油需求。彭博新能源财经测算,2023年全球能源系统脱碳速度比预期慢22%,这使得石油需求峰值时点可能推迟至2032年。
当能源安全重新压倒气候目标,原油获得了难得的战略缓冲期。
站在当前时点,原油市场的天平已完全倒向供应端。地缘风险、主动减产、库存消耗三股力量形成的合力,正推动油价进入新的定价维度。高盛已将二季度布伦特原油目标价上调至92美元/桶,而期权市场显示,有15%的交易者押注油价将在6月前突破100美元心理关口。
这场由供应端主导的能源变局,注定成为2024年最值得关注的大宗商品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