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首个交易周,上证指数突破3200点整数关口,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录得2.8%和3.6%的周涨幅。值得关注的是,两市成交额连续三日站稳万亿规模,北向资金单周净买入创年内次高,融资余额单日激增超百亿——这组数据拼图揭示的不仅是技术性反弹,更暗含市场预期的根本性转变。
从资金流向观察,主力资金正进行战略性调仓。新能源赛道重获青睐,宁德时代单周获机构加仓23亿元,光伏板块ETF份额增长12%。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前期领涨的AI概念股出现明显分化,部分高位标的遭机构减持。这种"高切低"的轮动特征,既反映机构对估值安全边际的考量,也印证政策预期正在重塑市场共识。
政策工具箱的持续发力为市场注入强心剂。央行超预期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元,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特别国债发行节奏提速,三剂政策"组合拳"精准对接市场痛点。某头部券商首席策略师指出:"当前市场已pricein政策底,正在等待经济数据的持续验证,这个过程中结构性机会将不断涌现。
随着半年报预告陆续披露,业绩确定性成为资金布局主线。半导体设备板块预喜率高达78%,其中刻蚀机龙头中微公司预告净利润增长超200%。医疗器械板块在集采政策优化背景下迎来估值修复,创新药出海故事持续发酵。这些景气赛道正在构筑新的市场共识。
技术面与基本面共振催生新机遇。上证指数周线MACD金叉后,月线级别底背离结构逐渐成型。从估值维度看,沪深300动态PE回落至历史30%分位,股息率优势开始显现。某百亿私募基金经理透露:"当前配置策略正从防御转向积极,重点布局二季度业绩超预期且机构持仓处于低位的细分龙头。
投资者需警惕三大变量:美联储加息节奏变化可能引发外资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对中下游企业利润的挤压,以及半年报业绩证伪风险。建议采取"核心+卫星"策略,60%仓位配置高股息蓝筹作为压舱石,40%机动仓位捕捉科技成长股的弹性机会。正如华尔街那句老话:"牛市总在怀疑中成长",当下或许正是布局秋季行情的最佳窗口期。